近日,清华高颜值学霸张沈心然回避网络两年后,重回大众视野,并在社交平台分享学习经验、vlog直播等,引发网友关注。
对此,张沈心然父亲发视频表示:“女儿发的短视频基本都能上热门,也能接到广告,直播也是几万人在线,但暂时不同意女儿做这件事,因为觉得太漂亮的女生不适合做直播。我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不能盲目瞎搞,要有策划。”
据悉,2022年张沈心然以广东省第17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并捐出十余万元高考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如今在清华大学读大三。
张沈心然做短视频或搞直播,这本是个人私事,但由于张沈心然的“清华学霸”身份,以及之前她因捐款在网络上的曝光,使得这一“私人事件”具有公共性,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其父的质疑和教诲出于担忧和关心,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网友借此质疑清华女孩想当“网红”甚至对其进行“网暴”,就大可不必了。
在传统观念中,“学霸”似乎就应埋头书斋,而网红则往往被视为肤浅浮躁。当两者身份重叠,这种巨大反差使人陷入“认知失调”,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正是源于此。
“学霸”在学习之余能不能做短视频直播,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成年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其结果负责,做短视频直播并不例外。
从现实来看,短视频创作并非“盲目瞎搞”。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锻炼表达能力、建立个人品牌,甚至不失为一种前瞻性的职业准备。
眼下,专业和职业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从更广的视角看,一些世界名校已经开始注重培育学生数字时代的表达能力,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大学等名校已开设网红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在网上建立影响力。
所以,对于张沈心然尝试短视频直播,网友不妨抱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平常心视之。对这种“学霸”网红,固然不宜一味追捧,却也不必视为洪水猛兽。
如果能平衡好学业与分享,兼顾知识与传播,或许可赋予“学霸”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更丰富的含义。□辛河(媒体人)
学霸清华大学网红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