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本文分享了国际法庭求职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具体介绍了如何找到并申请国际法庭的职位以及国际法庭的具体工作职责等,不失为法学生求职的新视角。
文章来源:“D调魔法学员”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杨苏虹,联合国国际法院2023-2024年法官助理,乔治城大学法学博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
目录
Part 1 海牙的国际法庭
Part 2 联合国国际法院(ICJ)
Part 3 国际刑事法院(ICC)
Part 4 联合国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IRMCT)
Part 5 国际法庭工作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
Part 6 Q&A
Part 1
海牙的国际法庭
在海牙的国际法庭至少有七家,分别为联合国国际法院(ICJ,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常设仲裁法院(PCA,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国际刑事法院(ICC,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联合国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IRMCT,International Residual Mechanism for Criminal Tribunals)、黎巴嫩刑庭(STL,Special Tribunal for Lebanon)、科索沃刑庭(KSC, Kosovo Specialist Chambers)和伊朗-美国求偿法庭(IUSCT, Iran-United States Claims Tribunal)。
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机关之一,坐落在荷兰海牙和平宫。常设仲裁法院,是根据条约建立的一家法庭,比国际法院更早入驻和平宫。然后是国际刑事法院,它根据1998年《罗马规约》建立,《罗马规约》生效之后国际刑事法院的大楼也在海牙落成。
其他四家都是专门性的法庭,如果完成相应的使命便会关闭。联合国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它的前身是前南斯拉夫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刑事法庭,由安理会的决议而建立,目前主要案件已审结,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根据安理会的决定结束使命。黎巴嫩刑庭和科索沃刑庭都是特设的刑事法庭,黎巴嫩刑庭在2023年已经结束了工作。科索沃法庭目前算是新兴的法庭,但是它的招聘主要针对欧盟成员国和捐助国的国民。伊朗-美国求偿法庭主要解决的是美国公民因伊朗人质事件而提出的索赔请求,目前已存在了超过40年。
我过去一年在联合国国际法院工作,此前曾在国际刑事法院和联合国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实习,因此先和大家简单分享这三家法庭的情况。
Part 2
联合国国际法院(ICJ)
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六大机关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坐落在海牙的机关,其他五个都在纽约(托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停止运作)。
图一 和平宫照片
联合国国际法院处理的案子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诉讼,另一个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九十六条和《国际法院规约》第六十五条提起的咨询意见案。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诉讼需要存在一个法律争端,只有国家能成为案件当事方。该类案件的管辖权基于国家的同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一个特别的协议,将争议提交到国际法院;另一种是两个国家都参与了某公约,在公约中有相应的争端解决条款表明对于本公约的解释与适用可以到国际法院进行诉讼,且这两个国家对此条款都没有进行保留;还有一种是有些国家会写一个声明接受法院的强制管辖,如果其他同样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国家就任何法律争端到国际法院进行诉讼,声明国都参与诉讼程序,做出这样声明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在最近的20多年,案件的数量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趋势是更多的国际性的争端提交到国际法院来进行审理。
除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诉讼以外,根据《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院规约》,得到大会授权的国际组织也可以向法院提起咨询意见案。比如说大家可能有关注到的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的咨询意见案、关于气候变化的咨询意见案,这两个案子都非常复杂,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咨询意见案其实在法院的历史上经常好几年才会有一个,最近也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图二 国际法院开庭
图二展示的是Great Hall of Justice,是ICJ开庭的地方。下面前排坐的是案件双方当事国,后排可能会有观众、媒体人员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通常情况下,国际法院的十五名大法官都会列席。另外根据法院的规约,如果案件的当事国在国际法院没有自己国籍的法官,就可以指派一个专案法官,所以一个案子最多可能会有十七名法官。
安理会五常之间有一个君子协定,即五常皆在国际法院有一个席位,但是近些年情况有变。首先是2017年底英国法官败选,再是2023年底俄罗斯法官也没有选上。目前国际法院有中国籍的薛捍勤大法官,之前有史久镛大法官、倪征燠大法官、顾维钧大法官和徐谟大法官。
国际法院的P2级法律岗位会在国际法院网站发布招聘通知,求职者不仅需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也需要有用英语、法语工作的能力。此外,国际法院每年会接受世界各地的大学推荐的法学毕业生,选拔出大概15名跟随各个大法官工作。该项目详情可在法院官网查询,每年1月底2月初截止申请。
图三 ICJ Judicial Fellows 2023-24
Part 3
国际刑事法院(ICC)
国际刑事法院比联合国国际法院规模要大很多,有很多不同的部门,比如法官、检察官、被告、受害人、证人等。国际刑事法院的案件简单来说有初步审查阶段、调查阶段、预审阶段、庭审阶段、可能会有的上诉阶段和判决执行阶段。
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国人到国际刑事法院实习,但是想要在国际刑事法院找一个正式的岗位会比较困难,因为中国不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目前的政策是会优先招募缔约国的国民。它的官网上有专门的Career Opportunities页面,可以查看相应的岗位和要求。
Part 4
联合国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IRMCT)
IRMCT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大家可以在联合国的Careers网站上面查看与IRMCT有关的工作机会。简单介绍它的历史,在1993和1994年ICTY(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ICTR(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分别建立,后面这两个法庭逐渐都进入了余留阶段,合并成为一家。目前有中国籍的刘大群大法官,之前有王铁崖大法官、李浩培大法官。
虽然这个机构正在走向收尾,但最近两年时不时会有短期岗位放出,可以关注一下。
图四 IRMCT历史
Part 5
国际法庭工作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
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第一,申请人需要有非常坚实的法律基础,需要对工作相关的国际法内容有深入的了解,需要知道都有哪些法律、它们如何解释和适用等等,这些肯定是要在知识范围里的。第二,在工作中尤为重要的是起草文件的能力,毕竟工作要有产出。如果是在国际刑事法庭做检察官或者辩护律师的工作,还需要有比较好的庭辩能力,比如质证证人、回应对方律师的异议等等。
第三,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老生常谈的就是语言能力。目前国际法领域通行的工作语言主要还是英语和法语,在仲裁、人权法等领域西班牙语也在逐渐发展。如果大家有时间有兴趣,还是可以把法语学到一定的程度,在申请工作的时候会有一些优势,也更容易和使用法语的同事交往。另外,还有一些软实力,比如沟通与协作能力、多元文化适应能力等等,可能要看自己的性格,在与同事相处中也可以逐渐提高。最后,不能忽视的是,无论做哪一份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职业操守。
Part 6
Q&A
1.您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和初心,选择了国际法院的这份工作?
我觉得国际法院的工作可能是所有国际法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业者都会很感兴趣的一个工作吧。我自己本科学习国际法的时候就对国际法院非常向往,大四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国际法院参观,觉得那里很神圣,心中就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后来我也看到D调对郑师姐的采访,郑师姐当年在国际法院做的是四年的法律官员项目,其实我做的是一年的fellowship。这个一年的项目,法院每年会从世界各地众多法学院中选15名fellow,他们分别跟15个法官配对,加入各个法官团队工作。
2.国际法院的这份工作给您带来了哪些改变?
首先我非常幸运,因为这一年国际法院的案件都非常有意思,这一年有关于巴以冲突的咨询意见案以及南非诉以色列案,之后还有尼加拉瓜诉德国等跟巴以冲突相关的案件。我刚来的时候就在法官的指导下深入地读很多跟巴以冲突有关的案件背景材料,后面的工作就会比较顺畅。
其次,后面好几个案件都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这些冲突情况中是采取什么样的观点,以及他们可能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国际法院启动案件,这些都非常有意思并且很开拓视野。
另外,在这一年中学习和了解了国际法院内部的工作方法,比如说案件的程序中会经历哪些不同的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可能会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收获的。
3.在美国求职或实习有借助于学校的帮助吗,类似于Career Office?
我没有在美国实习过。但是即使你申请的不是美国的实习,比如申请国际组织的实习,学校也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如果你想寻求帮助,首先,你可以把简历发给学校请求他们帮忙润色。另外,你可以去和工作人员聊天寻求职业发展建议,甚至询问他们有没有之前同学的一些材料,比如你想要去实习的地方是不是之前有校友去那里实习过,学校里可能会有这个名单。
4.在国际法院工作每天的日常是什么样子,比如说工作节奏或者具体的工作内容?
正式的工作时间是九点到六点,有必要也会加班。工作日常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开庭的时候,我们会尽可能地去跟进当天的内容,法官们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做研究。在不开庭的时候,大量的时间在做研究,针对案件相关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最近法院的工作量几乎呈几何式上升,非常忙碌。
5.如果申请ICJ的fellowship,法语和英语有没有具体的语言成绩门槛,对申请人的学术成果和就读学校是否有偏好?
针对语言的硬性要求是能够用英语或法语中的一门语言进行工作。那么对于其中一门语言,实际使用水平肯定需要达到C1以上。不是必须提供一个考试成绩证明自己有C的水平,如果你有的话,我觉得是可以提交的。如果你两门语言都能掌握是会有优势的。对中国同学来说,我们大部分人还是英语会比法语好一些,这时候如果你有一个法语的成绩,无论是B还是C,都是会对你有优势的。
学术成果我觉得不太好说,因为每一年来的fellow大家的背景和阶段都不一样。有的是硕士毕业,有的是博士毕业或者在读,有的人会有学术成果,有的人主要是做实践的,比如说硕士毕业做两年律师,未必会有很突出的发表。我觉得首先是你的经历要跟国际法相关,并且你在自己的领域是有突出之处的,不一定呈现成一个学术成果的方式。
针对就读学校,目前来说是会更加多元。这个项目最早是由美国的纽约大学和法院牵头办的,在早些时候甚至目前,都有不少是来自美国的知名法学院以及欧洲传统国际法强校的人。现在的更加多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法院不规定合作院校的名单,全世界任何一所法学院想参加这个项目,都是可以参与提名的,最终由法院确定入选人员。另一方面,联合国为法院的fellowship专门设立了一个基金,来资助由发展中国家法学院提名的优秀发展中国家国籍的法学生来到法院锻炼和工作。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法学院是没有资金来支持毕业生到海牙的,联合国设立了这样的专项基金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
6.需要有国际公法领域比较好的经历吗?
我认为是需要的,相关的经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现。例如,之前的实习或者工作是和国际法有关的;有国际法领域的学术发表;参加过一些特别的项目;有一个国际法的学位或证书;参加过比较好的模拟法庭比赛有一个好的成绩等等。总而言之,需要能够自圆其说自己为什么想来国际法院工作,为什么是一个合适的候选人。
7.在国际组织实习或者工作经历中有比较难忘的人或者事吗?这些是否会对自己未来的选择和规划产生一些影响?
最难忘的肯定是和法官直接学习的经历,法官的鞭策与鼓励对我以后的国际法职业发展意义深远。另外,比较难忘的是接触到一些专业能力很强的同事,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对于未来选择和规划,我是想继续学术方面的研究,可能和专心想在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有一些不一样。
8.如何看待国际组织的职业发展路径,在fellowship之后是会继续找类似的岗位,还是说进入高校或者律所呢?
其实选择进入高校的是少数,可能国际组织的工作对进入高校没有太多直接的帮助,高校主要看的是研究和教学能力。另外很多在国际组织工作/实习的人是没有PhD学位的,可能不具有进入高校的入场券。
之后继续找国际组织的岗位和去律所的都有。有的同学比较明确是要从事国际组织方面的工作,那么在积累短期的合同之后,看实力和运气,可能能比较快地拿到一个稳定的岗位,但是也有同学可能需要好几年。国际组织的工作尽量多多申请,能力之外运气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比如你的部门有没有一个项目有资金想要招人,会直接影响到你有没有可能留用。
对于进入律所,如果大家本身是学法学,在国际组织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想回律所就职,我觉得是可行的,只要其他条件都满足律所的要求。大家可以考虑年轻的时候来国际组织体验一下,开拓视野、促进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同时为未来留下更多可能性。比如,如果你早期去过国际组织实习,之后无论去律所还是去政府、公司或者做法官、检察官,再过一些年你也可以考虑再次申请回国际组织工作,一来你有了专业的工作经验,二来你过去有过国际组织的经历,也许会有好的机会。大家不一定要在国际组织一条道走到黑,年轻的时候进来一直做,上升的空间也可能是有限的,然后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很多时候有运气的因素,不完全是你努力就能够有结果的。当然,持续且方向正确地努力也能提高成功的可能。
9.可不可以简要地说一下国际组织工作大概的申请流程以及过程中您的一些建议?
一个很实际的建议就是多申,大家要扩展自己的搜索范围,和你的领域相关的国际组织你都可以去申请。其次是尽早开始准备,因为有的时候审核流程会花费很长时间。大家需要上相应网站注册账号,然后浏览相关的岗位描述和要求来精心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申请岗位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写Cover Letter,不要一个申请信申请所有岗位。建议大家多申请多尝试,失败是正常的,多申几次你的运气可能就来了。当然,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与岗位匹配的能力和经验是前提条件。
10.国际组织有长期岗位吗?
是有长期的岗位的,但刚毕业没多久的人申请长期的岗位会比较困难。国际组织长期的岗位往往会偏好已经有经验的人,对于每年新一批的毕业生,他们需要先积累一些经验才能符合一些长期岗位的招聘要求。目前不光是我们国家,很多其他国家的年轻人都是在国际组织做着短期的工作。另外因为之前拿到长期岗位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会离职,加上最近国际组织的一些财政危机,长期岗位的空缺也是有限的。
11.如果想要申请国际组织的工作,还有哪些因素可以考虑?
这可能需要具体去看是哪一家国际组织,每一家都会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国际法院,首先,它对申请者的国际法专业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其次,它是一家相对比较小的机构,招聘的岗位也是比较少的,每一次招聘可能都会有成百上千名申请者,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大家申请联合国的岗位,可能会比申请国际法院相对来说机会更多。我们国家在联合国是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且我们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是不足的,大家申请的时候起码不会有劣势。中文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可能会是一个小小的加成。相比较而言,虽然国际法院也是联合国的一部分,但它的工作语言只有英语和法语,中国人想要去国际法院工作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情,需要有实力和运气,当然申请所有岗位都需要实力和运气。
12.学姐可以分享一下欧洲实习工作有没有居留和签证上的障碍吗?
在欧洲实习和工作,要看你是在国内机构还是在国际组织,再针对性地查询有关信息。我总体感觉欧洲比美国签证要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是不太需要担心你的签证问题的。如果你能拿到offer的话,国际组织是会支持你办签证和居留的。
相比之下我认为会存在障碍的是合同到期后的压力。比如你在欧洲的一家国际组织实习或者短期工作,目前的合同可能是几个月,几个月之后如果不能够立即续约的话,你可能暂时就没有身份在欧洲待了。这个可能是会让很多人有困扰的情况,会造成一种需要不停地被雇佣的压力。如果是欧盟居民,合同到期后还是可以在当地居留,可以有一个缓冲和等待期,直到再次申请到新的合同。
13.学姐怎么看待博士学位对国际组织的加成以及怎么看待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NGO的工作?
博士学位对国际组织的加成可能比较常见的是法律、经济以及国际关系这些专业的博士。我个人感觉国际组织的大部分工作是不需要你有一个博士学位的,很多岗位可能也不需要你有很高深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工作中处理的事情大多可能是比较具体的。当然,如果你有博士学位,去申请国际组织工作也不会有劣势,也可能有一定的优势。
关于怎么看待政府间国际组织和NGO的工作,其实我对于NGO也不是非常了解,我自己比较知道的就是国际法促进中心。我觉得要去看这个NGO的具体情况,比如说它是否是一个大的NGO,它是否有一个稳定的签证支持和它的财政状况等,可能需要去多做一点背调。如果是政府间国际组织,相对来说这个机构本身可能会比较稳定一点。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bear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